A-A+

材料1 截至2005年底 世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2000亿桶 其中中东地区为7427亿桶

2022-08-12 14:53:37 问答库 阅读 196 次

问题详情

材料1 截至2005年底,世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2000亿桶,其中中东地区为7427亿桶,约占世界总储量的62%。迄今已探明石油储量居世界前列的5个国家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都位于波斯湾地区。中东地区石油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5,出口量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2/3。
材料2 二战后中东局势一直动荡不定,各种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其中仅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就进行了5次大规模的战争。而1980年9月发生的两伊战争,则整整打了8年。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更是牵动了整个世界。时至2003年3月,美、英又对伊拉克发动了一场“先发制人”的战争,迅速占领了伊拉克。2006年7月,黎以之间再次爆发大规模的冲突。至于小规模的武装冲突从未间断过,军事政变、内战和恐怖暗杀等暴力事件也时有发生。可以说,在战后的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地区像中东那样经历如此长期和频繁的战争与冲突。
中东区域示意图

结合地图和所给材料分析中东地区持续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

参考答案

(1)从地图中可以看出,中东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连接处,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围绕其外缘或深入其内陆,为中东地区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联系提供了便利。从黑海进入地中海的通道、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及波斯湾进入阿拉伯海的咽喉要道都具有重要的国际战略意义。因此,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使其必然成为各种势力争夺的场所。在冷战时期,中东一直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激烈争夺的地区。冷战后,美国更是将夺取中东控制权视为其“世界新秩序”的重要一环。
(2)中东地区是世界能源的供给中心,是西方国家经济赖以生存的主要能源供应地,这里的能源运输线是西方的“生命线”。因此,谁控制了这一地区,谁就掌控了世界经济的命脉,进而左右国际关系的进程。
(3)错综复杂的民族和宗教问题也是影响中东稳定和发展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重要因素。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所给定的地图和材料,分析中东这一世界热点地区冲突的主要根源。
由中东区域示意图可知,中东地理位置特殊,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连接处,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是该地区的动荡不安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材料一可知,中东有丰富的石油,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谁控制石油,谁就能控制世界经济命脉,进而左右国际关系的进程。美国和发达国家对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侵略和掠夺,是中东长期动荡不安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材料二告诉我们,二战后各种经济政治势力共同作用,使该地区陷入长期的动荡不安。既有冷战时期因美苏对该地区的争夺导致的战乱,也有冷战结束后英美等国的“先发制人”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导致的该地区的持续动荡;既有该地区某些国家内部军事政变、内战、恐怖主义活动导致的冲突,也有该地区某些国家之间复杂的民族宗教问题导致的战争,更有美国在中东施行偏袒以色列的强权政策导致的地区动荡。
这道选做题涉及的是热点问题,其设问、答案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学科知识关系不大。它反映出来的导向,没有去年的好。一个没有学习《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学科知识的考生。只要能充分运用答题技巧,结合问题要求,稍加概括和提取地图和材料信息,照样能答好题。这样说,不意味着热点问题不能出题,而是说热点问题仅是一个材料载体,这个载体一定要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有关学科知识。假如我们剥开热点问题的外包装,它体现不了学科知识或体现的学科知识较为单薄,那这种分析题是考查不出考生理解、运用学科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目的的。

考点:中东,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