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一组材料: 材料1 1979—1991年市场化改革的过程 可划分
问题详情
以下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一组材料:
材料1 1979—1991年市场化改革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小阶段:
1979—1984年,是经济调整与改革的起步阶段,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其重点是农村改革,核心是解散人民公社、农村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则处于试点、探索阶段,创办了经济特区,对国企放权让利,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与经济责任制。
1984—1988年,是推行全面经济改革的阶段,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成为主要形式,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从宪法上确认与保护了私营经济,国有企业探索了租赁制、股份制,新工人实行合同制,颁布《企业破产法》,价格管理由过去的调整为主改为放开为主,农产品生产由统购改为合同定购。
1988—1991年,这一阶段的主线是治理整顿、维护稳定。在微观层面上,市场化程度仍在提高,定量票证逐步消亡,非公有制经济仍在以各种形式发展。1990年底上海、深圳成立了证券交易所,1991年底已有14家上市公司,1991年中国第一支B股向海外发行,等等。
1992年之后中国市场化改革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这一时期,市场化水平有了迅速提高。放开粮价、汇率并轨、分税制出台、颁布公司法、合同法等。1997年之后国企改革进入最后攻坚阶段,我国的市场化改革正不断向纵深发展。
材料2 ①改革以来,我国大幅度减少指令性计划,总体上实行指导性计划。目前,已全部取消了农业生产领域的指令性计划,工业指令性计划产品也由1980年的120种减少到目前的12种,仅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1%。
②三种价格形式在各类商品定价中的比重
参考答案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微观到宏观、从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改革。$我国经济运行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开始在资源配置中起了基础性作用。$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迅速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选择这一目标,是因为市场经济能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是发展生产力的有效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