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在经济学说史中 曾经长期存在着所谓价值之迷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8世纪就观察到:在现
问题详情
在经济学说史中,曾经长期存在着所谓"价值之迷"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8世纪就观察到: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对人的生活非常有用、没有它人甚至不能生存的物品,其市场价格却非常低,比如水;相反,有些对人的生活没有多少用、没有它人也能生存的物品,其市场价格却非常高,比如钻石。为什么非常有用的物品价格这么低,而不太有用的物品价格这么高?经济学家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因此被称为"价值悖论"。试用边际效用的观点分析"价值之迷"。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一般而言,对人的生活有很大用处的物品其总效用也大,比如水的总效用要远远大于钻石的总效用,所以当人们面临"你是愿意放弃水的消费还是放弃钻石的消费"这样的选择时,肯定会选择放弃钻石的消费。
但是价格并不是由总效用决定的,而是由最后一单位的边际效用决定的。水的总效用很大,但相对于钻石并不稀缺,人们对它的消费一直可以进行下去,最后一单位水的边际效用就很低。钻石的总效用虽然较低,但钻石相对与水而言是十分稀缺的,人们对它的消费到某一单位就不得不停止,而这一单位的边际效用很高。因此,水的价格低于钻石。
假设X、Y分别代表水和钻石,PX、PY,分别表示水和钻石的价格,消费者的均衡条件如下.MUx/ Px -MUy/Py
因为水的最后一单位的边际效用远远低于钻石的最后一单位的边际效用,要使边际效用之比等于价格之比,水的价格必然要远远低于钻石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