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均衡包括 (1) 和 (2) 两个方面。受经济增长理论的广泛影
问题详情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均衡包括 (1) 和 (2) 两个方面。受经济增长理论的广泛影响,前者指“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状态”,后者可以大致理解为 (3) 。
IS-LM-BP模型是开放经济宏观均衡的常用分析工具。IS曲线向 (4) 倾斜,线上任意实际收入——名义利率组合代表 (5) 。LM曲线向 (6) 倾斜,线上任意一点代表 (7) 。BP曲线向 (8) 倾斜,线上任意一点代表 (9) 。在三条曲线相交点,整个开放经济处于 (10) 状态。
开放经济下,内外均衡目标并非总是一致的。丁伯根认为,要实现n个独立的经济目标,至少要使用 (11) 种独立且有效的政策工具。固定汇率制下若经济对内 (12) 和对外 (13) 并存,或对内 (14) 和对外 (15) 并存,则单一的支出调整政策无法促使内外均衡目标同时实现,这种情况被称做 (16) 。蒙代尔将支出调整政策分裂为 (17) 和 (18) 两个独立的政策工具,并在国际收支研究中引入 (19) 因素,提出“有效市场分类原则”,认为按照“ (20) ”的规则可实现开放经济宏观均衡。
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开放小国,若中央银行不采取冲销政策,那么通过 (21) 调整产出水平的政策意图就将失败;若采取冲销政策,则在 (22) 改善的同时必须忍受 (23) 以及 (24) 的痛苦。此时, (25) 的效力得以放大,并且 (26) 越高,其产出效应越突出。而浮动汇率制下则出现了 (27) ,只需在 (28) 、 (29) 和汇率政策三者中选择任意两个合理搭配就可实现内外均衡。这种情况下, (30) 的产出效应更加理想,而且 (31) 越高, (32) 的产出效应越低。
两国模型中,固定汇率制下的外国扩张性 (33) ,或者浮动汇率制下的一国扩张性 (34) ,会导致两国收入水平同时上升,这被称为 (35) 效应;而固定汇率制下的外国扩张性 (36) ,或者浮动汇率制下的外国扩张性 (37) ,在提高外国收入的同时趋于降低本国收入,这属于 (38) 效应。
由此可见,任何开放经济的货币当局在 (39) 、 (40) 和 (41) 这三大金融政策目标中间,似乎都只能求其二而不可兼得。
参考答案
内部均衡$外部均衡$国际收支平衡$右下方$产品市场供求均衡$右上方$货币市场供求均衡$右上方$外汇市场供求均衡$一般均衡$72$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顺差$失业$国际收支逆差$米德冲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国际资本流动$货币政策对外,财政政策对内$货币政策$内部经济$国际收支失衡$外汇储备大幅度变动$财政政策$资本流动程度$政策工具富余$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资本流动程度$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输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邻为壑$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性$资本完全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