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规模 增长方式 资源 人口等角度简单讨论我国的基本国情 并说明 在国际金融学的研究中
问题详情
从经济规模、增长方式、资源、人口等角度简单讨论我国的基本国情,并说明,在国际金融学的研究中,这些国情需要如何被照应到?
参考答案
我国的基本国情包括:
①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具有世界影响。到2007年,按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中国经济的总规模超过24万亿元人民币,按当年年底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计,中国经济总规模跃居全球第四位,并且非常接近于全球第三位的德国,中国经济的运行状况和宏观调控政策对世界经济已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②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人均GDP在全球、乃至在新兴市场国家中也还排在较后的位置。
③中国的自然资源状况紧张。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对资源需求较高,同时,中国多项重要资源面临短缺并且人均资源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导致未来中国的资源供需形势十分严峻。
④中国人口众多。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每年会有大量适龄人口进入劳动力市场,需要经济以较高速度增长才能吸收劳动力就业;劳动力就业要求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配套,从而增加了对现有资本、经济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消耗;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居民的福利水平在经济增长的背景下仍难大幅度提高。
⑤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是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从经济发展的质量和代价看,中国单位产出的能源、资源消耗大,劳动力投人多,从而反映出产业结构、产品和生产工艺的落后。
⑥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外经济交流。出口部门不但直接创造了大量国民收入,而且还带动了一批为出口服务的上下游企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就业水平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
在国际金融学研究中,我国的特殊国情意味着,我们的研究需要以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为前提,并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①对于发展中的中国而言,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应当是经济增长条件下的目标,即国内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必须伴随着供给和需求水平的同步提高,国际收支的平衡或可持续必须以国内经济增长为前提,维持内外均衡不能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
②我国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不足的国家,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应当注意本国资源的节约和外国资源的利用。在维持外部平衡时,应当注意进出口产品的结构,采用产业政策、汇率政策等手段引导国内资源的节约。
③我国适龄劳动力丰富并且在未来若干年内仍将增长,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既是要素充分利用的要求,也是社会稳定和福利水平提高的要求。由于大量劳动力在涉外经济领域工作,对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调整需要考虑到就业水平的维持。
④从长远来看,中国的经济发展应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现阶段对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追求,应当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所考虑,追求内外均衡同时实现的目标时,要考虑到生产方式的进步、产业结构的改善和效率的提高。
⑤中国经济规模对世界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日益离不开世界市场。因此,任何经济政策的出台,不仅要考虑国内的需要,也要考虑维护和珍惜一个有利于我国的世界市场环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