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摘自《史记》的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鲁国的季氏自在其邑实行“寒者衣之 饥者食之”
问题详情
阅读下列摘自《史记》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鲁国的季氏自在其邑实行“寒者衣之,饥者食之”、“供其乏困”的措施,《论语?先进》曰:“季氏富于周公。” 材料二:田氏“厚施薄敛”“得齐众心”,民“归之如流水”,公室则重敛于民,晏子私于晋叔向曰:“齐国之政卒归于田氏矣。" 材料三:吴延陵季子使晋,与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语,曰:“晋国之政,卒归此三家矣。”齐晏子使晋,晋叔向与之曰:“晋,季世也……政在私门,其可久乎?”晋昭公卒,“六卿强,公室卑”;“顷公六年,六卿平王室乱”,“烈公十九年……韩、赵、魏皆列为诸侯”,“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后三分其地"。 问题: (1)材料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2)结合材料,介绍鲁、齐二国“私家”对“公家”夺权的情况。 (3)新旧势力间的夺权斗争产生了什么样的社会影响?此题为多项选择题。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1)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内部新兴地主阶级对奴隶主阶级展开的夺权斗争的史实。(2)①在鲁国“私家”新兴势力的代表是季孙、孟孙、叔孙三家。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裔称为“三桓”。“三桓”积极发展各自的势力鲁国出现了“公室卑三桓强”的局面。到公元前562年“三桓”“作三军三分宫室而各有其一”。三家各统辖一军并在各自统辖的范围内进行变革。到春秋后期鲁国政权实际上已经落入以“三桓”为首的三家之手。②在齐国统治阶级内部形成了以国君为首的奴隶主贵族集团和以田氏为首的新兴地主集团双方之间展开了长期而激烈的斗争。到公元前386年田和列为诸侯正式取代姜姓而有其国但仍然沿用齐国国号。(3)新旧势力的斗争为各国封建制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促进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进程。同时大大加速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形成过程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建立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为后来各国的改革统一的封建制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必要的阶级、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