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摘自《国语.齐语》的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桓公曰:“吾鄙若何?”管子对曰:“相地
问题详情
阅读下列摘自《国语.齐语》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桓公曰:“吾鄙若何?”管子对曰:“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治其时,则民不苟;陆、阜、陵、井、田、畴均,则民不憾;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略,则牛羊遂。” 材料二:桓公曰:“安民之居若何?”管子对曰:“制鄙。三十家为邑,邑有司;十家为卒,卒有卒帅;十卒为乡,乡有乡帅;三乡为县,县有县帅;十县为属,属有大夫。五属各立五大夫,各使治一属焉;立五正,各使听一属焉。是故事之政听属,牧政听县,下政听乡。” 材料三:桓公曰:“吾欲从事于诸侯,其可乎?"管子对曰:“未可。邻国未吾亲也。君欲从事于天下诸侯,则亲邻国。”桓公曰:“若何?”管子对曰:“审吾疆场,而反其侵地;正其封疆,无受其资;而重为之皮币,以骤聘眺于诸侯,以安四邻,则四邻之国亲我矣。……择其淫乱者而先征之。” 材料四:葵丘之会,天子使宰孔致胙于桓公,曰:“余一人之命有事于文武,使孔致胙。”且又后命曰:“以而自卑劳,实谓尔伯舅,元下拜。”桓公召管子而谋,管子对曰:“为君不君,为臣不臣,乱之本也。”桓公惧,……遂下拜,升受命。赏服大辂,龙旗九,渠门赤,诸侯称顺焉。 问题: (1)据材料回答“桓公”为实现自己的目标,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 (2)“桓公"的这些措施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3)结合材料分析齐国为什么能较早地于春秋初期称霸?
此题为多项选择题。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1)齐桓公继位后任命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管仲从“富国强兵”的目的出发在整饬旧制的基础上对各项制度加以改进、创新。“叁其国而伍其鄙”“国”中设置公、商、士三种共二十一乡服兵役的十五士乡又分成三部分即“叁其国”“国”内采用轨、里、连、乡的编制以实现“作内政而寄军令”的军、政合一的制度加强对国家常备军士的控制和定期操练以实现提高战斗力的目的;“野”置五属叫“伍其鄙”。严格实行士、农、工、商分区定居制不许杂处、迁徙。(2)经济方面维持“井田畴均”的奴隶制生产方式对私田实行“相地而衰征"。还实行鼓励贸易的政策等诸多旨在促进生产、增强国力的政策。对外在“尊王攘夷”的口号下扶贫助弱、援小抑强进行扩张几次大会诸侯。(2)经过管仲的改革齐国国力日益增强为齐桓公成就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葵丘之盟连周王也派人参加其霸业达到顶峰成为春秋五霸之一。(3)①齐国地处东部沿海是盛产鱼盐和矿藏的富庶之国。从太公时起历经几代国君的励精图治创造了较为稳固的政治、经济发展环境。到春秋年间农业、手工业特别是冶铸、纺织等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经过改革齐国国力日益增强。②周天子的共主地位渐趋丧失各诸侯国离心倾向日益增强齐国充分利用了这一有利形势。齐桓公作为奴隶主贵族代表本身就具有对外扩张、争权夺霸的特点。争霸过程中实行了正确的内外政策能够充分调动军民的积极性得到国外部族、周王及其他诸侯国的承认、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