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公民言论自由等权利 同时也明确规定:“
问题详情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公民言论自由等权利,同时也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材料2
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要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8日
材料3
2013年8月15日闭幕的中国互联网大会发出倡议,全国互联网从业人员、网络名人和广大网民,都应坚守“七条底线”(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信息真实性底线),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自觉抵制违背“七条底线”的行为,积极传播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新华网,2013年8月15日
材料4
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将于9月10日起正式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情况。《解释》明确了适用公诉程序的条件即“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七种情形: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引发民族宗教冲突的;诽谤多人造成恶劣影响的;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造成恶劣国际影响的;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
请回答:
(l)结合材料1,说明应如何理解和行使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白由?
(2)结合材料2、3、4,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保障公民互联网言论白由与加强互联网管理、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关系?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l)自由平等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公民在理解和行使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自由时,应树立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权利的观念。一方面,善于行使和运用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自由权;另一方面,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各种制度和程序行使自由权,不得超越法定的范围和界限。
(2)中国公民在互联网上的言论自由受法律保护,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在网上发表言论。但是,公民在互联网上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时,要坚守道德底线和法律法规底线,不得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为了营造健康和谐的互联网环境,构建更加可信、更加有用、更加有益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联网,创造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公民权益,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必须始终坚持依法管理互联网,维护互联网安全——这是互联网健康发展和有效运用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