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社会科学研究中如何处理事实与价值之间的关系问题?

2022-08-06 22:04:46 问答库 阅读 181 次

问题详情

社会科学研究中如何处理事实与价值之间的关系问题?

参考答案

价值与事实的关系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从历史的角度看,事实与价值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哲学话题,人们试图彻底解决这个难题是不可能的,我们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用什么样的态度、规则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事实与价值关系才是关键的问题。在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在坚持价值与事实二分法的基础上,有人强调价值无涉,有人主张要遵循主观性原则,有人则坚持把事实与价值统一起来。但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我们应该坚持事实与价值综合的辩证关系论。

(一)事实与价值之间关系的辩论

在西方哲学中,最早具体讨论价值与事实关系的是英国哲学家休谟。他认为,不能从“是”推出“应当”,没有客观的事实判断,就无从谈起从事实判断推出价值判断的问题。从此,坚持价值与事实分离,事实与价值二元论成为西方实践哲学尤其是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传统。实证主义:价值中立。坚持事实与价值的二元论,价值不能由事实推论得出。科学真理是独立于道德和个人主观因素的。科学研究对研究对象不作价值评价,是独立于社会和道德价值的中立活动。人文主义:要追求客观性,做到价值无涉和价值中立。马克斯·韦伯严格区分了价值和事实,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主张价值和事实的二分法。他说社会科学的研究要体现客观性原则,要拒绝承担价值判断的任务,保持科学认识的客观性与中立性。马克思主义:一方面强调价值是来自于实践,价值依存于事实,价值判断就是根据规定来指导活动,另一方面强调价值判断是建立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 ,又是有联系的。不能把价值和事实、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截然分开,把这它们割裂开来或者把它们混为一谈都是错误的,不符合事物的辩证法。把事实和价值割裂开来就导致唯心主义的先验原则,而把它们混为一谈则往往导致实用主义。

(二)研究中如何处理事实与价值问题?

一方面,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研究者提出研究设想、研究计划、研究选题时,无论是其使用的概念、假设、理论,还是那些看来十分中立的实证方法,其实都在不同程度上包含着某些不能证明的价值或文化假设。那种绝对的“价值中立观”,即认为在观察、描述、分析等经验研究的所有过程中都应该也能够排除一切价值因素之左右的看法是不现实的,在实际的社会科学研究中也是行不通的。韦伯自己也未能完全保证或难以保证在资料解释时的价值中立性。因为资料本身并不会说话,它们必须由社会学家来解释。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恪守价值中立原则:其一,一旦科学家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选定了研究课题,他就必须停止使用自己或他人的价值观,而遵循他所发现的资料的引导。其二,既然事实世界和价值世界是两回事,你就不能从“实然的判断”推导出“应然的判断”。超越自己的本分去处理价值评判问题,就会使科学丧失客观性,丧失最起码的尊严。就是说,研究问题的选择虽然受个人价值倾向的影响,但在研究过程中可以保持客观性,即研究者在研究中应做到价值中立,不应让个人的价值或利益左右其研究。将“价值中立”视为一种研究者应持的立场,强调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和自主性,并非意味着否认社会科学研究所具有的价值意义,但是我们必须视这些价值意义为客观的、给定的或某种既成的东西,而不能将我们的主观意图和价值偏好强加于研究对象。科学有着自身的方法论和逻辑的要求,所以在科学研究中不能用价值判断代替事实判断,而应该尽可能地减少个人的主观好恶性和价值倾向可能导致的对事实的歪曲。

(三)总结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在研究中,既要研究事实也要研究价值;要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做出价值判断,把价值判断建立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要把价值还原为事实,事实的研究也可以把价值作为研究对象;用价值统帅事实;以研究者或者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交往理性来把握事实与价值的关系,实现价值与事实的融合。

考点:事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