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帧中继的流量控制技术采用前向拥塞和后向拥塞控制 如果沿着帧传送方向出现了拥塞 则把帧地址字段
问题详情
帧中继的流量控制技术采用前向拥塞和后向拥塞控制,如果沿着帧传送方向出现了拥塞,则把帧地址字段中的(1)位设置为1,这样接收方就可通过(2)协议要求发送方降低数据速率。
(1)
A.BECN
B.FECN
C.DECN
D.TECN
(2)A.网络层
B.数据链路层
C.传输层
D.高层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B,D
本题考查帧中继网拥塞控制特性。帧中继网的虚电路建立在数据链路层,链路层用LAP-D(Q.921)提供可靠的数据链路控制服务,在D通道的用户和网络之间进行流控制和差错控制。用于用户之间传输信息的用户平台协议是LAP-F,由Q.922定义帧中继在处理拥塞方面采用显式拥塞通知和隐式拥塞检测。所谓显式拥塞通知是在Q.922帧中使用FECN和BECN比特,网络可对用户帧中的这两个比特置位,以通知端用户在业务量同向或反向上发生了拥塞。所谓隐式拥塞是依赖端用户设备的智能检测拥塞状态的存在,当发生网络拥塞时,网络可以丢弃DE比特置为“1”的帧。用户端到端高层协议一旦检测出数据丢失,则表明网络发生拥塞。拥塞控制主要使用拥塞避免和拥塞恢复这两个机制。拥塞避免是在发生拥塞状态时,网络通过在用户数据帧中置位BECN和FECN,对用户发出明确通知,如果此时用户有效地降低发向网络的业务量,就可缓解拥塞状态。拥塞恢复是在用户设备不能有效地对BEDN/FECN进行反应,致使网络拥塞更趋严重时引发的。网络首先丢弃DE比特置位的用户帧,如果仍不能缓和拥塞,则会丢弃Be数据及Bc数据。低层出现拥塞等问题,高层协议会协调解决。OSI参考模型也说明了这一点——高层发现并解决低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