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甲骨文的“王”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上面不加一横 董作宾称之为“不戴帽子的王”;另一种上

2021-04-06 18:08:30 招录考试 阅读

问题详情

甲骨文的“王”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上面不加一横,董作宾称之为“不戴帽子的王”;另一种上面有一横,为“戴帽子的王”。“王”字释读出来后,使得一大批卜辞可以读通,也证实了这是殷王室的遗物。然而这个“王”字的构成却一直困扰着古文字学家们。有的说,此字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所以是“王”;也有人说下面像火,火盛像王德,故以为“王”。如此等等,其说不一。直到1936年,吴其昌根据青铜器丰王斧的铭文和器形,并列举甲骨文、全文很多“王”字的写法,第一次提出“王字之本义,斧也”,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介绍的是:

A.分析为什么后人会对“王”字造成误读

B.描述“王”字成功释读对研究商周文化的重要意义

C.解释为什么“王”字的本义是“斧”

D.说明“王”字的释读对古文字研究的重要贡献

参考答案

考点: